還好歷史課綱有爭議,大師教你怎麼解 | 王大師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還好歷史課綱有爭議,大師教你怎麼解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尼采說過:「人類的歷史,只不過是勝利者的解釋權罷了。」但就因為以國民黨為主的政治勢力,於解嚴後節節敗退,導致人民對國家認同,乃至對歷史的解釋,必須像股市指數一樣,每日修正。

昨日在PTT中,一位高中教師爆料最新的歷史課本,其中有一段出現:「台獨運動會讓台灣的社會陷入國家認同錯亂」的言論。文中甚至提到如此的認同混淆,「將不利國家未來的發展」。

回想起本人在美國高中讀歷史時,教課書內絕不會出現對國格的質疑。美國人的歷史課本中,從未挑戰自身的獨立性,也不會對國家未來的認同,產生任何價值混淆。美國是言論自由的大國,但對於國號的信念,200多年來,沒一天改變過。

但為何一旦將國家認同搬到台灣來,整個就變調了呢?台灣對於國旗與國號的寄情,確實是與日俱減。還記得在台灣讀歷史約莫是20多年前的事了,當時是國中,課本裡面教的是「作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再往前推個5年就讀的韓國華僑小學,那裡的大中國教育也是不遑多讓。當地的教科書,是拿台灣過期的二手書來用,內容當然還是「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這還不打緊,因為韓國華僑,多半是死忠的國民黨員,所以一旦課文中提到「蔣公」與「國父」時,學生就要跟電擊一樣,立即立正。我不是開玩笑,之前剛到釜山的華僑小學,就因為一次錯過蔣公的電擊,下課被全班圍毆,老師則在旁監看。

國中後回台灣,還記得當時廣告常播放一個由伍思凱操刀的「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置入廣告。雖然當時台灣已解嚴,但對國家的認同還是沒有多大的疑慮。不久後,還破了一個「全世界最大國旗」的金氏世界紀錄,民眾紛紛覺得興奮,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千禧年後歸國,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中國人」了。這三個字,幾乎變成是「髒話」,很多時候在臉書時,不難發現有人會用國罵,但就是不能將「我」與「中國人」這三字劃在一起。所以一旦使用,就跟所有髒話一樣,要用修飾詞帶過,比方說「華人」、「華語」、「漢字」、「漢族」、「東方人」、「亞洲人」,去取代所有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字眼。

又過了10年後,青天白日滿地紅卻被倒掛在立法院屋頂。許多年輕人以污衊國家稱謂為樂趣。還有立委將孫中山當作邱小妹般推拖,硬唱說他是「你們國父」。

這就是台灣一個有趣現象。我們很想試圖走出一個國際認可的康莊大道,但又無法自外於這個現實中,而必須將這苦悶對自己人抒發,以求得慰藉。導致國家充滿內傷,但前方又沒簡單的解答。

但我認為這就是台灣難能可貴的地方。有道曰:「窮則變、變則通。」沒有一個法理獨立的稱謂,從未阻止台灣成為四小龍,累積厚實的外匯存底,並將自己建構成一個科技島國。這是如何作到的,答案肯定不是台灣有優渥的客觀條件。

在這3.8萬平方公里的海島,要資源沒資源、要土地沒土地、要團結卻沒共識,但又有趣的激發出一種「先求有、再求好」的生存容忍度。上了小黃,也許司機對搭乘人的口音不甚滿意,但為了生活,還是會將客人載到目的地。再將所有的怨言,等到生活無虞的時候,開到總統府前抗議。也許就是這樣的「先忍下這口氣再說」的耐性,使台灣不致釀成如埃及、烏克蘭與泰國的窘境。

至於教課書的內容,我願意採行西方公共思想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看法,他認為國家沒有權力選擇歷史的詮釋權。也就是說,政府可以認知中華民國為台灣目前的國號,這是客觀的現實,但不能主觀的認定:「台獨將不利國家未來的發展。」

許多人不支持綠營版的「台獨意識」,因為這太狹隘、太大福佬沙文主義。這類台獨,除了某些閩南族群的大力支持外,許多外省、客家、乃至原住民,都不容易吞下,因為這是一個有特定族群色彩的獨立。

台灣確實需要一個獨立國格。中華民國是目前為止,各方能同意的最大公約數。但從新五四運動與太陽花學運的參與人數看來,這國號的賣相是看跌的。藍營的大中國論述老調八股,一點都不潮。

但一個獨立的台灣國又充滿排他性,在國際舞台上的賣相更差,國際領袖見到就閃。那怎樣才會是一個能綜合各方的國號想像呢?本人是主張大英國協的「國協制度」(commonwealth system)。

參與國僅需名義上的效忠女皇就好,體制內並無實質的權力分配或中央政策,頂多每幾年打個無聊的板球就好。大英國協成員是以主權獨立國家所組成,例如紐、澳、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50多國;組織鬆散,毫無紀律可言,會員既不需犧牲主權又可享體制內的互惠關稅政策。

...

綜觀台灣政客所提出的方案,皆與兩岸實情不符。鄧小平的一國兩制論將消滅台灣;綠軍的終極獨立過於躁進空泛;憲法的終極統一不符現況;李登輝的兩國論,乃至阿扁的一邊一國,連老美都不買單。

老宋則曾提出邦聯制(confederation system)的構想,這體制好比美國建國初時的制度,參與國皆為獨立政體,邦聯政府僅處理如外交及貨幣等全國性政策,殊不知,此制度雖可保台灣的國家主體性,但與中國還是同享一個國號,一個全國性政策,本島也將被掩蓋在一個中國的雨傘框架下躲雨,亦非最佳之選。

因此最適方案應為國協體制,台灣屆時可比照大英國協的會員,對外宣佈獨立,國名就叫「台灣」。如果中國杯葛,就可舉太陽花案例,表示台灣意識的強烈,人民難以妥協。但如果老共強行以武力作威脅,我們尚可以中華民國為第二優先。

不管如何,新的獨立國號隸屬於「大中華國協」(The Commonwealth of the Greater China)之成員。國協中文名稱採中華,為兩岸目前國名皆有的符號,避免使用中國。另外,英文則與本國目前所使用的Republic of China相當,皆使用China,並沒有多大改變。

在這體制下,本國就可以加入任何的國際組織。舉凡聯合國、IMF、世界銀行、及國際衛生組織(這組織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50年前所創)台灣皆可歸隊,申請方式比照當初東西德、南北越、及現在的南北韓於聯合國的模式。老共可享常任理事會的否決權,惟須經我方國會的同意。

台灣還可以趁機制憲,揚棄改的不成型的憲法,讓綠營的人士更開心;然後在跟藍營的老伯伯說中華民國已經統一了,反正他們現在的聽力也已經不是太好。這樣不是雙贏的局面嗎?

錯!是3贏,老共也會因此而解套。「一中」名義並不改變,雖然實際上僅是塊一中匾額罷了。說實在的,老共也會樂得不需再裝神弄鬼,每天一副好像無時無刻就要進攻古寧頭的假仙樣。兩岸彼此可將國防預算省下來,投入在社會福利上,老共專心對付老美,何樂而不為呢?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