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不在產值,而在感動:造訪大溪老茶廠有感 | Vista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創不在產值,而在感動:造訪大溪老茶廠有感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好的週末假日,風景名勝遊人如織。我和國北教大文創系EMBA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搭車到臺灣農林公司位於大溪、三峽等地的茶廠、茶園進行參訪。漫步在充滿歷史氣息的大溪老茶廠,彷彿嗅得到空氣中有一股優雅的茶香,充滿低調復古情趣的大溪藍過眼了,還可感受到靜謐的往日風華。

現代人喜歡喝茶,但年輕人普遍對茶的認知卻停留在手搖茶和瓶裝茶飲,不但忘卻了那段曾把茶視為「黑金」的年代,也有很多人誤以為喝茶是中老年人的文化。

更別說是近年來國人喝咖啡的風氣已經遠勝過喝茶,想要恢復茶道文化的昔日榮景,除了製茶業本身要努力,加上相關單位的輔導、支援,或許還得從文化與生活層面來想想辦法。

如何讓大家重新愛上喝茶這件事?除了健康、養生的訴求外,也許,從文化創意層面切入,或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喝茶跟文創有什麼關係?維基百科告訴我們,文化創意產業就是源自創意或文化的積累,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毫無疑問,喝茶本身是一件風雅的事,但不同世代對於茶飲的認知與接受程度,自然也有所不同。喝茶,是為了解渴,還是吸納文化雅趣?從種茶、採茶、製茶,再到茶道的推廣,這已經不只是單一的產業鏈,還涵括了許多面向。

看到影片介紹昔日採茶女摘取一心二葉的過程,更可感受這一切都是得來不易的辛苦結晶,在淡淡的茶香中,其實蘊藏著更多的感動。

走進佔地1670坪的大溪老茶廠,在今日的時空中仍可感受到1920年代的風華,光是融合臺灣、日本和英國式風格的建築,就是一項難得的文化資產。但和自己沒有關連的歷史,終究難以打動人,所以我們不但要懂得說個好故事,更要讓故事能夠感動人,並產生連結。

和劉玲珠副總座談的過程中,也讓我聯想到若能巧妙運用創意,自然可以讓舊世代的事物發酵,並轉化為符合時代潮流的新文化。我在大溪老茶廠的參訪行程中,特別有這樣的體悟。

跟隨導覽人員的腳步,我們一行人一邊參觀古老的廠房,也拼命的拍照、做筆記,不但逐漸領略前人的製茶流程,自然也對茶文化有更多的理解與認同。這時再逛逛大溪老茶廠的精美賣場,映入眼簾所看到的各種商品,被包裝得美輪美奐,也挑逗起大家採購的意願。

無論是綠茶、紅茶、烏龍茶、高山茶、東方美人茶、文山包種茶、普洱茶、花茶、冷泡茶或茶葉禮盒,抑或是相應的茶食、葡萄酒以及衍生的保養品等,都成了遊客們絕佳的伴手禮。

以臺灣農林公司所負責經營的大溪老茶廠來說,雖然腹地不大,但若能妥善規畫,並融入文創的元素,相信可以憑藉創意將無形的文化,變成有形的經濟價值。

當然,文創產業本身也是一個需要均衡發展的產業,倘若太過重視經濟效益而輕忽文化脈絡的發展,也可能會導致失衡。

知名歌手李宗盛曾經說過一句話「文創不在產值,而在感動」,誠然大家都在談文創產業,從搞房地產到賣汽車的,大家都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文化創意上頭。彷彿任何事物加上「文創」二字,便能附庸風雅,又可提高身價?

文創正夯,但背後的潛台詞卻可能是──搞文創能賺多少?

在這個資本社會,可以創造多少產值自然重要,但能夠啟發了多少心靈和感動,更是你我所應該關注的焦點。若能把感動再轉化成更大的前進動能與經濟規模,不是令人皆大歡喜嗎?

從大溪老茶廠、熊空茶園大寮茶文館,雖然各有不同的景致,卻讓我在充滿古樸氣韻的場景中,重新找回都市人久違的恬靜。一邊啜飲著廠商所免費招待的奶茶,一邊看著天邊美好的山巒景色,我不但感受到悠久文化的底蘊,那茶香彷彿也特別的濃郁。

隨著茶香逐漸在口舌間瀰漫,終可喚起人們對於茶文化的世代記憶。我想,這才是像臺灣農林這樣具有悠久歷史的企業,轉型投入文化創意行列的真正價值吧!

圖/本文作者提供
圖/本文作者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