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新嘗試:MOOC、自我學習與雲遊大學 | 陳鍾誠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教育的新嘗試:MOOC、自我學習與雲遊大學

前言

在還沒有「國民義務教育」的年代,小孩到了五六歲就跟著大人去工作,像我的父親從八歲就跟著大伯去修理皮鞋,一直到七十八歲因為「修鞋器材」被一場雨淋壞了之後才退休,總共工作了將近七十年。而我的母親很小的時後就要幫忙農事,下田去工作,因此小學幾乎都沒上到學,而且二年級就輟學了,所以總是對自己「不認識字」感到遺憾。

到了我們這一代,開始實施九年國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上了學,大部分的人都念到國中以上,然後繼續念高職、高中或五專,接著一部份的人進大學,一部份的人上專科。然後開始有些人在大學之後繼續念了研究所,少數的人後來繼續修讀了博士。

在解嚴之前,大學教育是一種獎勵,因為只有成績較好的人才能考得上高中,然後進入大學,大學與得到較好工作之間,存在著一種關聯性,於是大家都想上大學。

但是現在,大部分的人都上了大學,這種獎勵關係逐漸不存在了,而且、透過網路,人人都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與技術,於是乎我們必須要問一個問題:「到底我們為甚麼要上大學?我應該上大學嗎?」。

甚至、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問題向下延伸:「那我應該上中學嗎?我應該上小學嗎?....」。

假如我不上學?

假如我「不上大學、不上中學、甚至不上小學」,那我的人生,會比較糟糕嗎?還是、或許我可以跳過十幾年無聊的求學生涯,反而得到更好的機會呢?

傳統的教育方式著重的是「紀律」與「一致性」,學童要能學到知識與技能,必須要先學會「坐好聽講」,這樣老師才能站在台上,教授那些「知識」。

但是、最近很多人都在反省,這樣的教育方式好嗎?適合哪些人呢?會不會這樣的教育方式反而扼殺了個人的天賦與創意呢?像是 Ken Robinson 就對傳統的教育提出了不少的質疑,您可以從以下的 TED 影片清楚的看到 Ken Robinson 的觀點。

RSA Animate - Changing Education Paradigms

肯尼•羅賓森問,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TED, 2006.


肯‧羅賓森爵士:推動學習革命, TED, 2010.


肯尼羅賓森 (Ken Robinson): 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TED, 2010.

Ken Roubison 對現今教育的一個重要類比是:

當今的教育是在「工業革命時期」發展出來的,參考的是「工廠制度」,學生就像原料,輸入到學校這個工廠之後,經過像生產線一樣的教育過程,就會變成這個工廠的產品 -- 「人才」。

但是、Ken Robison 認為,用這樣的標準化教育方式,會抹煞天賦,很多非常優秀的傑出人才,其實都是無法這樣培養出來的。相反的、她們是在找到自己的天賦之後、搭配上非學校教育的方式,才成為傑出人才的。

因此、Ken Robison 認為現今的教育需要大幅的改變,要尊重每個人的天賦,而不是採用「標準化」的模式。

但是、這要怎麼做呢?薩爾曼·可汗 (Salman Khan) 給了我們一個可能的方式。

在家上中小學

「薩爾曼·可汗」原本是個孟加拉裔的美國人,從事對沖基金的分析工作。他在教自己的表妹數學的過程中,結果發現重重的困難,後來在耐心指導一段時間後,他的表妹終於開竅了,結果很多親友都請他來教小孩功課。

而且、他的一個學生告訴他:「當我不看你的臉時,學習效果好像比較好」,於是他只好買了一塊「手寫板」,然後開始「用手寫板進行不露臉的教學錄影」,並且上傳到 YouTube 上,後來影片越累積越多,他乾脆成立了一個網站,那就是可汗學院,網址如下:

https://www.khanacademy.org/

您可以在下列 TED 影片中看到「可汗先生」成立「可汗學院」的過程。

TED:Salman Khan:影片能改變教育

後來連比爾蓋茲與 Google 都捐款給「可汗學院」,現在可汗學院已經是非常知名的教育網站了。

可汗學院裏的教學影片,大部分是「小學到高中」的課程,後來也加入了一些大學的課程,像是微積分等等。

後來、可汗學院提供了一整套的軟體平台,於是台灣的「誠致教育基金會」也將這套方法引入到中文的世界裏,創造出了「中文版的可汗學院」,那就是「均一教育平台」,以下是其網址:

http://www.junyiacademy.org/

所以、如果您想要讓小孩在家自學,現在應該有不少資源可以利用。

雖然我的小孩還是上了小學,但是我曾經用「可汗學院」讓他們「用英文學數學」,感覺效果還不錯!(不過我有放了一個大絕招,那就是看完一部且通過一個測驗之後,就可以玩五分鐘電動....)

在家上大學

如果、您覺得上大學太貴、太浪費時間,或者想要先工作,然後利用閒暇的時間在家上大學,那麼、透過 MOOC 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MOOCs 是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簡稱,中文通常翻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或者直接稱為「摩課師」。

目前規模較大的 MOOC 網站有下列幾個,其中 Coursera 是規模最大的:

https://www.coursera.org/ -- 史丹福、耶魯、加州理工、台灣大學、新加坡大學、上海交大、.....

https://www.udacity.com/ -- 史丹福、維吉尼亞、以及實用類課程....

https://www.edx.org/ -- 哈佛、柏克萊、MIT、....

目前台灣大學有加入 Coursera 網站開課,像是「葉丙成、林軒田...」等老師都有在 Coursera 上面開課,而且葉丙成老師的團隊還首創了用「打電動」的方式進行機率統計課程的評量。

另外、清華大學也有一些 MOOC 課程已經上線,網址如下:

國立清華大學-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UST MOOCs

但是、在筆者任教的資訊工程領域,我認為最好的線上大學並不是 MOOC ,而是「開放原始碼」的資源與社群,如果您想成為「程式高手」,最好的方式不是去上這些課程,而是「加入開放原始碼社群、使用開放原始碼工具、然後不斷的練習」。透過像 「github、CodeAcademy、W3Schools」 這樣的網站,搭配開放原始碼軟體 (像是 Linux、Python、Ruby、Node.js、R、gcc、Qt、OpenCV....) 等難以數計的軟體、以及開放硬體設備 (像是 Arduino、Raspberry Pi、RepRap、...) 等等,您可以經過「一萬小時的自我訓練」之後,成為「程式領域」的高手。

當然、您還需要持續的練習,以及多方的交流,所以歡迎您加入各式各樣的學習團體,例如程式人雜誌就是一個不錯的交流社群。

雲遊大學

如果您覺得這樣還是不夠,其實筆者覺得有個辦法非常棒,但是一般人都不敢嘗試,那就是「雲遊大學」。

大部分的大學課程,其實都是開放的,您可以到任何一個大學裏找您喜歡的課,然後直接進去旁聽,我想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很歡迎的。

還記得「賈伯斯」曾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上說到,他從大學輟學之後,還在學校待了十八個月,到處聽課,於是培養出對美學的感受力,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以下是這個影片的連結:

YouTube: 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

事實上、就算你現在還在大學就讀,您也可以嘗試「雲遊大學」的方案,到處去上學,而不需要受限於單一學校的環境,我覺得這種方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何況除了大學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學到需要的技能,例如在「電子、電機、資訊、機械」等領域,最近興起了一種稱為 FabLab 的工作坊類型的組織,您可以透過 Fablab 的環境從實作中學到很多技能。

•Fablab 台北 -- https://www.facebook.com/FablabTPE

•Fablab 台南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ablabtainan/


•FabCafe 台北 -- http://taipei.fabcafe.com/

其實、筆者最近也很想出去雲遊了,我已經在金門待上十年,小孩也漸漸大了,雖然自己在大學教書,但是持續的學習對我們這些大學老師而言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但是、我該如何才能一邊教書一邊學習呢?所以我想出了自己的「雲遊大學」方案,以下是筆者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幾個方案:

1.交換老師 -- 找到另一個願意交換的大學老師,和他對調一陣子,我去他們學校教課,他來金門大學教課。

2.交換職務 -- 找到另一個願意交換的業界專家,和他對調一陣子,我去他們公司工作,他來金門大學教課。

3.帶著學生雲遊 -- 找一些本系的學生,帶的他們去雲遊,然後一邊雲遊一邊上課,透過雲遊的方式開拓視野。

所以、我又成立了一個 facebook 社團,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參與這樣一個活動,讓台灣的知識與教育能流動起來,透過這樣的流動,我想教育應該會更好才對!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U/

期待並歡迎您加入「雲遊大學」的行列!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