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預防阿茲海默症 定期定額存「知能」

劉秀枝  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 非報系
劉秀枝 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 非報系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趙凱(左),劉秀枝(右)。 記者屠惠剛/攝影
趙凱(左),劉秀枝(右)。 記者屠惠剛/攝影

阿茲海默症是高齡化社會常見疾病,專家認為,平常要定期定額存「知能存款」,多做閱讀、聽演講、看電影等動腦活動。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阿茲海默症專家劉秀枝演講「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不少民眾慕名而來。主持人王文華提醒,阿茲海默症是「The long goodbye(很長的再見)」的漫長過程,愛不要等到那一天再表現,當下就要表達出來。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一開始是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減退,最後無法獨立生活。目前藥物治療有限,若病人認知功能沒有退步,就算進步。

劉秀枝提醒,家屬要有長期抗戰和與其共存的準備,且每名病人病程都不一樣,要隨病情調整照顧方法。

阿茲海默症不會一夕間,從輕度到重度。若突然改變,可能有其他疾病,曾有病患突然把長褲當成衣服穿,後來檢查發現是腦中風。

劉秀枝說,雙親是阿茲海默症患者,自己罹患風險的確較高,「阿茲海默症教我的事,就是無法精準預測」,她現在都多做動腦活動。

曾有學者研究數百名修女,其中一位修女在世時無失智症狀,死後解剖卻發現腦部有失智病變。劉秀枝說,修女從廿歲到退休從事很多活動,多動腦,知能存款也就越多,未來才能經得起提領。

劉秀枝說,由於患者生活能力會慢慢消失,身邊親人一定要珍惜當下。她回憶父母發病時,姐姐每周都回老家一次,和父母一起吃飯。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兼任主治醫師趙凱說,長者生命力堅強,還是可做很多事情,日前在瑞芳走失四天的老人,只喝雨水仍能維生。他所服務的台中石岡地區,年輕人流失,今年推動老人照顧老人計畫,就由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長輩,照顧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

失智 中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