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醫師:「BMI大於xx」多注意胸痛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巴金森氏病

共病/不是失智症 卻會導致失智

<a href="http://mag.udn.com/magimages/19/PROJ_ARTICLE/296_2764/f_408349_2.jpg" target="_blank"><b><font color="0074ad">點此看大圖。</font></b></a> 圖/聯合報提供
點此看大圖。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50歲的鐘錶行老闆小張(化名),前陣子修理手錶、拴螺絲時,感覺手不太靈活,他不以為意,沒想到平衡感與身體協調力愈來愈差,不到一年,四肢僵硬、行動遲緩,就醫檢查罹患巴金森氏症。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說,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腦部黑質細胞凋亡,造成多巴胺系統逐漸失調,常見症狀包括行動遲緩、不靈活、四肢僵硬、手腳顫抖、駝背等。

不是失智症 卻會導致失智

不過,巴金森氏症並非失智症,患者動作障礙、變慢,但智能未受影響,不會出現判斷力減低、問題一再重複、忘記現在何年何月、疑神疑鬼等症狀。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單定一說,病理發現,巴金森氏症或失智症皆與腦部的神經細胞內涵物堆積有關,這些外觀如粉紅色圓球的堆積物,會造成神經逐漸退化。

一開始,神經細胞內涵物影響嗅覺及神經腦幹,接著侵犯多巴胺功能,影響動作,最後影響整個大腦,嚴重時失智。

「40%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合併失智症狀,但致病機轉不同。」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任陸清松說,巴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根治,但早期確診,及早用藥,可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延緩神經退化。

好發五、六十歲 年輕人也有可能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表示,巴金森氏症好發於50、60歲,年紀愈大,罹病機率愈高。不過,年輕人亦可能罹患巴金森氏症,通常年輕患者發病,症狀較嚴重。

透過服藥調整多巴胺濃度,可減緩巴金森氏病的症狀,但用藥時間愈久,可能導致神經損傷,通常年輕患者初期會使用類多巴胺藥物,刺激多巴胺分泌,一旦效果不佳,才使用多巴胺藥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神經退化或血管退化,遺傳、部分感冒藥或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強效鎮靜劑、腦部病毒感染、情緒引起的動作障礙等因素,也會出現顫抖或四肢僵硬等類似巴金森氏症症狀。

【加入臉書社團】

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失智症 巴金森氏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