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沙拉醬、涼麵都NG…7種常吃的高鈉地雷食物 恐害你傷腎還得糖尿病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背痛好難過 多活動、別臥床休息!

書名:這樣吃,全身疼痛都消失<br>
作者:尼爾.柏納德<BR>
原文作者:Neal D. Barnard<BR>
譯者:洪淑芬<BR>
出版社:柿子文化<BR>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23日
書名:這樣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作者:尼爾.柏納德 原文作者:Neal D. Barnard 譯者:洪淑芬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23日

【內容摘自《這樣吃,全身疼痛都消失:終結一輩子的不舒服,三週吃出抗痛力》,作者尼爾.柏納德/譯者洪淑芬,柿子文化出版】

背痛的新認知

每當你走路、起身、坐下、撿起東西或突然轉身時,椎間盤和脊椎骨都會承受到輕微的壓力,次數多達每天數百次。為了修補每日勞動所累積的傷害,脊椎必須有充沛的血液來輸送氧氣和營養素,並帶走細胞裡累積的廢物。負責供應脊椎血液的是腰椎動脈,身體的主動脈會將血液從心臟沿途一路從脊椎運送至腿部,而腰椎動脈即為主動脈的分支。動脈輸送氧氣和營養素,靜脈則帶走細胞廢物。不幸的是,在人體所有動脈中,腹部動脈最容易出現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這些斑塊會逐漸變大,最後堵塞住血流。

芬蘭赫爾辛基的一組研究員曾針對死因和背痛無關的人進行解剖調查。調查員非常仔細檢查這些人的脊椎和通往脊椎的動脈狀態,令人訝異的是,為數極多的動脈都呈現堵塞的狀態。一般說來,有背痛病史的人,下背部的動脈有兩條是阻塞的,或至少有一條動脈雖未堵塞,卻也已經變窄,而那些沒有背痛毛病的人,他們的動脈會比較暢通。

更早的研究顯示,有些兒童在10歲時就已經出現腹部動脈粥狀硬化,有些人則是在20歲時動脈就出現高度的粥狀硬化,這機率可能還高達10%,其中,斑塊最易形成的部位就在其中一條腰椎動脈的開口處。

動脈阻塞的後果可想而知:在斑塊形成之前,每當心臟跳動一次,脊椎骨和椎間盤就能獲得滋養,但現在營養供給卻逐漸被切斷了,此時飢不擇食的脊椎骨和椎間盤只好從鄰近的小血管吸取氧氣和養分。研究員相信,這就是造成椎間盤退化的原因。一旦椎間盤退化,當你抬起一箱書或過度激烈活動時,因為少了一個堅固靈活的椎間盤支撐,脊椎骨就會開始移位;椎間盤也可能會破裂,造成內核組織脫出,此時周遭的神經就會受到壓迫。血液循環變差也會導致組織內累積廢物,因而刺激到敏感的神經末梢。

於是研究員開始思考:背痛是否源於動脈問題,而非背部肌肉或脊椎?同樣地,既然動脈阻塞發生在心臟或腦部會造成心臟病或中風,那如果阻塞是發生在腰椎動脈呢?是否會造成椎間盤退化,進而引起背痛?

果然,芬蘭的研究人員發現,長期背痛的人,他們的腰椎動脈發生阻塞的機率比沒有背痛的人要高出許多,而且阻塞情形愈是嚴重,椎間盤退化的情形也愈厲害。

這項新發現幫助脊椎研究員解開了一個困惑他們許久的謎團:背痛患者的動脈為何常會出現類似心臟患者的病徵?背痛患者很可能有吸菸的習慣、常生活在壓力之下,也出現其他血液循環不良的症狀,例如胸痛和小腿痛。很明顯的,吸菸和壓力造成動脈阻塞;胸痛和腿痛則代表阻塞已經形成。

這就是食物登場的時候了。動脈阻塞並非無可避免,健康的食物和其他生活習慣因子能夠防止動脈發生阻塞。這道理不但適用於通往心臟的動脈,位於腹部的大動脈也是一樣的情形。

身體某部位一旦出現動脈阻塞,通常在其他部位也會發生;心臟動脈阻塞的人很可能腿部動脈也發生阻塞現象。中年時期出現性功能障礙的男性,有1/4的機率在2年內會心臟病發或中風,因為勃起困難代表血流不順,這是動脈系統發生堵塞的徵兆。

如果背痛是腰椎動脈阻塞造成的,那麼首要之務便是避免堵塞形成。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採取一些類似防止心臟動脈阻塞的步驟:低脂和零膽固醇的飲食、規律運動、避免吸菸,以及調適壓力。這些步驟在第2章討論胸痛的部分,將更進一步說明。

研究飲食內容的差異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下面這個特別的現象:居住在美國的年長日裔女性,她們發生背痛的機率比同年紀的白人女性要低很多。這是因為日本飲食中有較豐富的穀類(尤其是米飯)、蔬菜和豆類產品,而動物性產品則明顯較少―維持部分傳統日式飲食的女性的飲食內容和典型美式餐飲比起來,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少得很多。一份針對645位居住在夏威夷、平均年齡74歲的女性調查顯示,日裔美國婦女得到背痛的機率只有白人的一半。當然,一份最佳的飲食不只能暢通血管,同時還有助於防止體重問題、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等,而這些疾病全都和背痛有關,現在我們即將進一步討論這部分。

多活動!別臥床休息!

在治療背痛的諸多方法中,臥床休息一兩天是最傳統也看似最無害的建議,然而,最新研究也改變了這種觀念。英國在1995年有一項研究,醫師要求20位急性背痛(疼痛只持續1週以下)發作的病人臥床48小時,第二組受試者則必須在早上9點到晚上9點之間完全「避免」臥床。結果發現,兩組病人在1週內都有顯著的改善。就急性背痛來說,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但活動組和臥床組比較起來,前者有較多人在7天內就能完全康復。其他類似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對大部分人來說,臥床休息反而會減緩復原的速度―身體若能持續活動,病人才能藉此保持背部的靈活度和血液循環的流暢度。

挪威奧斯陸的一組研究員決定為463位病患進行一項和臥床休息完全相反的療法,這些病人的背痛當時都嚴重到必須停止工作至少8週。醫師鼓勵病人多保持身體活動並避免臥床,希望藉以增進病患背部的血液循環而加快背部修護的速度。病人必須自我警惕,不要為了保護背部就不敢活動。醫師告訴病人:「愈不敢動對背部愈不利!」這裡必須先說明,原本8週不能工作的病人通常有60%的人休息了6個月後仍無法工作;但研究員發現,病人若能保持身體活動,6個月後仍不能工作的人數可以降為30%。此外,也有研究證實,有氧運動能改善脊椎狹小症,可見傳統臥床不動的療法現在已被運動取代。

在你決定要開始運動時,記得要先獲得醫師的許可。雖然運動對健康有極大的益處,你還是必須先確定自己的心臟、關節和背部能夠負荷運動所帶來的壓力。

正當許多醫師開始對傳統慢性背痛的療法感到絕望時,我們卻發現,身體會以許多方式來自行修護。雖然身體自癒的方式並非十全十美,但若醫師能夠提醒自己勿囑咐病人臥床,且避免為病人進行無謂的手術,大部分病人其實都能自己逐漸康復。的確,醫界在檢視背痛的根本原因之後,更樂觀的新療法正逐漸成形。

心臟病 骨質疏鬆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