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態度忽冷忽熱?出軌有跡可循!當伴侶出現這6行為時要留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林鴻津 走出診所幫身心障礙兒看牙

林鴻津早在學生時代即到偏遠地區為小朋友口腔義診,牙科治療需要許多設備,為了把治療器具搬上山,費盡心思。 圖/林鴻津提供
林鴻津早在學生時代即到偏遠地區為小朋友口腔義診,牙科治療需要許多設備,為了把治療器具搬上山,費盡心思。 圖/林鴻津提供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訪】

林鴻津走出診所,腳步遍及偏遠鄉鎮、原住民部落,超過對自己診所的關注,給了牙醫師全新的詮釋。 記者劉惠敏/攝影
林鴻津走出診所,腳步遍及偏遠鄉鎮、原住民部落,超過對自己診所的關注,給了牙醫師全新的詮釋。 記者劉惠敏/攝影
身為一位開業牙醫,林鴻津走出診所,腳步遍及偏遠鄉鎮、原住民部落,還有身心障礙機構,他在其中穿梭所花的時間、心力,超過對自己診所的關注,也給了牙醫師全新的詮釋。

腦麻兒牙痛月餘 1小時治癒

「嗚哇哇!」腦性麻痺男童嚎啕大哭、又踢又鬧,林鴻津在家長、護士、醫學生幫忙下,花了1個多小時完成治療。這個3歲孩子因細菌感染牙痛月餘,瘦了1公斤,發著高燒,之前在診所無法治療,直到來到雙和醫院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

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口腔,並不輕鬆,就像把手伸進一隻不安穩的老虎口中,在他們口中的小小牙齒,不僅自身難以關注,照顧者也常忽視,最後經常演變成嚴重蛀牙、牙周病,甚至口腔牙齦發炎、潰爛;治療時,對於無法理性溝通的身心障礙者,往往得花上加倍心力安撫。

多年經驗下來,林鴻津照顧身障者,不僅懂得看牙,還要懂得讀心,還必須了解患者跟家屬的交通等額外需求,跟一般人不同。

學生時代和同學 跑遍原鄉

林鴻津在學生時代,就和同學組成「北醫學生口腔醫療服務團」,當年,一邊啃著書本、一邊看著一口爛牙的場景,他至今難忘懷。當時他深深體驗,幾位牙醫生的熱心對偏遠醫療幫助有限,而在現實上,牙醫師幾乎離不開診所,因為笨重的牙科設備、照明及診療椅,「怎麼帶出去?」

開業後,林鴻津與幾位同學組成「415口腔醫療服務小組」,踏遍北台灣山地鄉、原住民部落,堅信口腔衛生教育是首要任務。他不諱言,若只將牙醫視做賺錢工具,會「瞧不起」自己,他積極尋求的,就是作為一個牙醫師的新詮釋。

92年初,一位患先天性心臟病的10歲男童,因滿口蛀牙,在全口重建手術、拔了10多顆牙齒後,疑在術後拔管後隔天死亡,引發關注與爭議。

不過,對林鴻津而言,同年8月到日本福岡考察身障牙科的「震撼教育」,是他全心投入身心障礙口腔照護的真正起點。當時日本關心台灣病童於蛀牙手術後不幸死亡的案例,不客氣地問:「為什麼台灣家長放任孩子滿口爛牙?為什麼政府忽視國民口腔健康?為什麼沒有團體聲援醫師?」

赴日考察下決心 服務弱勢

「答不出來」!林鴻津無奈的說,從此也下定決心要替特殊疾病、身心障礙病友做點事。多次赴日考察多次,他發現,日本「從下游到上游都把關」,政府在身障孩童出生前,就向家人宣導,孩子出生後,定期地給予口腔醫療照護,日本身障者蛀牙率不到1%,甚至比一般國民還低。

八里愛心教養院是林鴻津身心障礙口腔照護工作的第一站。他回憶,院童被照顧的很用心,但院裡總有一陣陣味道,身在其中久了,老師、志工也沒發現。他說:「其實只有牙醫師才發現的到」,那是牙周病的味道。

於是,他號召10多位牙醫幫忙徹底幫院童口腔體檢,接下來「教導刷牙」。刷牙對一般人來說不難,但智商至少得滿6歲,才能有效地學習刷牙,不少身心障礙者必須仰賴照顧者的幫助。

不少院童第一次認真刷牙,滿口鮮血,但才幾個月後就大幅改善,一位叫「榕榕」的腦麻男童,因為只能用腳刷牙,腳構不到的地方都蛀牙,牙醫師為他設計更適合的刷牙角度後,四個月就遠離牙周病。

院童們還提議舉辦潔牙比賽,對大家來說競賽不是重點,而是刷牙變成「很愉快的事」。五個月後,院童蛀牙率明顯下降,隔年8月,全院只剩13顆牙齒需要醫療,到現在「已沒事可做了」。

盼機構輔導機構 未來藍圖

林鴻津得意地說,蛀牙容易使細菌、病毒滋生,引發感冒、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機構蛀牙率下降,也大幅減少院童感冒、送醫頻率。對於此次得到醫療奉獻獎,林鴻津笑著轉述老婆的話:「得獎的應該是教養院的院童吧?」

他心中還有更多的藍圖,在八里教養院的基礎上,希望「機構輔導機構」,向衛生署申請身心障礙者的口腔預防保健計畫,積極推動巡迴衛教、傳承,幫肋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多年來,林鴻津從一個月撥空一天、到一周一天到外服務、演講,現在仍維持門診時間盡量在診所,但在外面的日子「已不知道怎麼計算了」,也很久沒有自己的周末,但他樂在其中,因為這些工作,更符合他對牙醫師的詮釋與價值。

林鴻津小檔案

1955年生,就讀北醫牙醫系時,即和同學組成「北醫口腔醫療服務團」,前往北縣平溪、鼻頭角等偏遠地區進行口腔醫療與衛教宣導。

1991年與同學蕭於仁等共同成立「415口腔醫療服務小組」,正式開始台灣牙科醫療與口腔衛教併行的義診式口腔照顧模式,1998年獲醫療奉獻獎團體獎。

2003年起,多次前往日本考察身心障礙者口腔醫療業務;2004年起擔任八里教養院口腔照顧志工,「八里經驗」成功後,與國健局合作,前往全台推廣身心障礙者潔牙教育。

現任健林牙醫診所院長,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台北縣八里愛心教養院、署立雙和醫院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支援牙醫師。

心臟病 感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